正在阅读:阳新:创新储备土地管理新模式 “用、售、租、融”盘活资源增效显著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民生热点 / 正文

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.pn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阳新:创新储备土地管理新模式 “用、售、租、融”盘活资源增效显著

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5/11/03 17:27:45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云上阳新 作者: 537 阅读 0 评论 155 点赞

为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资产配置,增强要素保障能力,阳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今年启动了政府储备土地“用、售、租、融”管理使用模式试点工作,通过灵活高效的土地利用机制,有效盘活存量土地资源,实现储备土地增值增效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
试点工作于2025年5月开始,至11月结束,覆盖城东管理区、高铁新区、兴国老城区等重点区域。其中,县交通局原办公场所土地经收储后,交由县交建公司建成智慧停车场,实现了“能用则用”的目标。

据阳新县交建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曹志扬介绍,通过对3.15亩储备土地进行智能化改造,建成的智慧停车场可容纳90辆车,不仅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停车压力,每年还可创造40余万元的停车费收入,实现了从闲置资源到高效利用的转变,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

在城东管理区市民之家北侧地块,部分建成花卉保鲜基地,部分出租用于建设临时职工宿舍,实现了“能用则用,不售则租”的目标。这些举措切实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,避免了资源闲置。

县城发集团恒鑫资产公司副总经理陈铭表示,该地块一部分出租给深圳宏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建设临时职工宿舍,每年可以收取租金10万元;另一部分由城发集团整合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建设花卉保鲜基地,在填补我县花卉保鲜服务空白的同时,还可创造经济效益40余万元,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
此次试点统筹兼顾经济、社会与生态多元需求,探索出一条“能用则用,不用则售,不售则租,不租则融”的储备土地高效利用路径。通过优化临时利用机制,推动储备土地与城市长期规划有机衔接,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与功能,还拉动了建筑、金融、交通等多个行业发展,有效增加了地方财税收入。

“近年来,面对房地产市场行情下行的局面,如何管理与利用好政府储备土地,是摆在自然资源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,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储备土地管理与利用新模式。按照‘能用则用,不用则售,不售则租,不租则融’的总体思路,我县着力推进储备土地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,走出了一条储备土地高效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。”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主任蔡庸剑说。

此外,试点工作还输出了《阳新县政府储备土地管理利用操作指引》《混合开发负面清单》等制度成果,为城乡内涵式、集约型、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土地政策保障。这一创新实践,充分展现了政府在土地资源管理上的前瞻性与实效性,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。
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投稿

我要投稿